家家有老人,人人都會老。目前浙江老齡化程度位居全國第六位,全省老年人口已經超過1000萬,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超過了75萬。近日,省政府印發《浙江省富民惠民安民行動計劃》,明確提出要實施健康養老提升工程,為今后五年的養老服務業確定了時間表,畫好了路線圖。
在浙江,老有所養到底如何養?記者采訪了省民政廳副廳長、省老齡辦主任蘇長聰,就社會關注的社區居家養老、獨居老人養老、公辦養老床位一床難求等熱點問題進行解答。
記者:目前我省社區配備哪些養老服務?未來養老院會成為住宅小區標配嗎?
蘇長聰:目前,全省已經建立了23000多家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,這些照料中心都大致上具備生活照料、精神慰藉、健康保健、應急救助等功能。但是這些功能在照料中心層面的實現程度仍舊不太平衡,所以接下來將在功能提升、拓展方面下功夫。未來五年,我省將逐步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,培育居家養老服務組織,探索互助式居家養老模式,通過財政補貼、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,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有效運行機制,提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水平。到2022年,在全省鄉鎮(街道)級基本建立示范型居家養老中心,具備照料、日托、全托功能。
相信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一步發展,整個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理念將進一步加強,新建住宅小區配建養老機構的目標,在不遠的將來是肯定會實現的。
記者:獨居老人養老服務,浙江做得怎么樣?如何給他們更多的關心?
蘇長聰:獨居老人三個方面的需求更加突出:一是精神關愛;二是居家安全;三是生活照料。在生活照料方面,今年我省助餐服務的覆蓋面將達到城鄉社區的50%以上,可以為獨居老人解決一些實際困難。另外,將進一步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的服務功能,鄉鎮街道需要配備示范型的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。獨居老人的特殊需求社區層面難以滿足的,可以由街道鄉鎮提供服務。此外,社區應該將為老服務志愿者組織培育好,建設好,通過他們為獨居老人提供更多關愛。
記者:老人平時最怕有個頭疼腦熱看醫生不方便,我省養老服務將如何做好醫養結合?
蘇長聰:機構方面,新建養老機構將與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布局規劃加強對接,使入住養老機構的老人就近方便享受到醫療衛生服務。加大對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的支持力度,簡化、優化相關審批手續。到2022年,將實現100張床位以上的護理型養老機構和助養型養老機構均單獨設置護理站;居家方面,把居家失能半失能老人作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重點對象,加強摸底評估,強化信息數據共享。到2022年,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無縫對接。
記者:現在社會上公辦養老機構一床難求、民辦養老機構卻空置率很高,這種現象在浙江普遍嗎?
蘇長聰:從機構養老床位的總量來講,現在全省2000多家養老機構,有床位將近39萬張。浙江養老床位數量雖不小,但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設施條件、服務水平較差,沒有形成有效供給。此外,因為公辦養老機構收住的老人需要經過綜合評估,這些老人主要是經濟比較困難且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的,例如低保或低保邊緣及低收入老人等。
老人不愿意去民辦養老機構,一方面是因為價格較高,另一方面是老年人認為政府辦的養老機構公信力強一點,住著放心。實際上,民辦養老機構有很多性價比也是很高的,服務水平及專業化水平有的甚至比公辦的更高。
記者:照顧老人最主要的就是人。在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,共1340名老人,但護工數量僅220人。平均一名護工要照顧6個老人,照顧得過來嗎?
蘇長聰:護理員與住養老人的配比,目前在我國還沒有強制性的標準,但有行業指導性標準。一般來說,一個養老護理員最多可以照顧 10個自理老人,或4個失能失智老人。像杭州社會福利中心護理員配比1:6這樣的水平,在省內還是屬于不錯的。我曾在農村養老機構做過調研,一些條件較差的農村養老院護理員配比甚至1:10都達不到。
為培育專業養老護理人才,省民政廳與杭師大合作建立浙江省養老護理人才教育培訓中心,負責全省養老護理師資以及骨干養老護理員的培訓。現在全省一共建了160多個養老護理員的培訓基地,每年平均培訓將近2萬名養老護理員。
記者:你如何看待社會上最新的抱團養老方式?浙江有哪些嘗試?
蘇長聰:抱團養老,其實浙江有些地方已經在探索了,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,這種養老方式更多的是一種自發的,適合某類群體自主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。新潮養老方式不止這一種,前段時間,杭州濱江的一家養老機構拿出十幾個低租金床位,招募年輕志愿者。按規定,每個月志愿者要為老年人提供一定時間的志愿服務,目前已經有十多個人參與。關于養老方式,新的探索都積極鼓勵,只要對老年人有利,我覺得沒有什么不可以嘗試的。
記者:智慧養老現在浙江普及的情況怎么樣?理想的養老服務體系是什么景象?
蘇長聰:這幾年,浙江對于智慧養老建設非常重視,已建成“互聯網+養老政務”、居家養老服務的信息平臺、養老機構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統、老年住宅或老年社區的智能化管理服務系統。但與其他領域的信息化建設或智能化水平來比,養老領域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滯后。未來五年,我省將制定智慧養老標準,以“互聯網+”“物聯網+”理念構建智慧養老服務網絡。與社區健康檔案相對接,建立老年人數據庫,定期分析發布養老服務需求信息。
未來養老,比較理想的狀態是,老年人多樣化、個性化的養老服務需求都能夠得到專業化、人性化的服務。浙江品質養老,值得期待。
更多杭州地區精彩養老資訊,歡迎關注杭州養老天地網http://hz.yanglaotiandi.com/
來源于《浙江在線》